磷酸铁年产5万吨废水处理项目
新能源材料是指一些新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性能优越的材料,它比传统材料具有更优异的性能,是实现新能源转化利用和新能源技术发展的关键。常见的新能源材料包括锂电池材料、太阳能电池材料、燃料电池材料、储氢材料、核能材料等。
极限分离系统是一款专门针对反渗透浓水、清洗废水、循环排污水等高盐废水研发的膜法深度处理回用和减量系统。系统搭载了PON耐污染技术、POM宽流道高架桥旁路技术,实现了高回收率和低能耗。

磷酸铁废水处理 · 项目难题
- 预处理含有铁、锰、钙、镁及氟离子等,需要去除以保证膜系统稳定运行。
- 采用多级膜浓缩,需要考虑膜结垢、铁/锰污染膜、磷酸钙、磷酸铵镁结垢等问题。
- 考虑盐的有效截留、废水不需要降温仍然需要保证产水符合回用要求。
- 考虑后续蒸发量和磷酸盐/硫酸盐分离问题。
- 考虑硫酸盐和磷酸盐的干燥相关问题。
- 考虑洗水和母液分级预处理的经济可行性。
磷酸铁废水处理 · 设计思路
- 洗水经调节池均质后首先通过加入氨水调节pH至8.0-9.5,双氧水氧化Fe2+为Fe3+,形成氢氧化铁胶体;沉淀物再通过板框过滤,得到含钙镁锰滤饼。
- 滤液回调pH后,通过多介质+UF过滤系统,除悬浮物,降低浊度,此时废水SDI小于3。
- UF产水通过预浓RO浓缩,使浓缩液液端含量接近母液进水盐含量。
- 一次高压RO膜浓缩系统产水、二次高压RO膜浓缩系统产水,通过中间RO系统进行净化。
- 中间RO系统产水通过淡化RO系统进一步净化,淡化RO系统选用高脱盐RO膜元件,保证产水电导率<10us/cm。
母液处理思路
- 首先通过加入氨水调节PH至8.0-9.5,双氧水氧化Fe2+为Fe3+,形成氢氧化铁胶体,镁形成氢氧化镁、磷酸铵镁沉淀;经板框压滤,压滤液进入后续工艺进行处理。
- 滤液经多介质过滤+超滤过滤系统,去除悬浮物,降低浊度,控制膜浓缩系统进水SDI小于3。
- 预浓RO浓水与母液超滤产水混合后,送入一次、二次高压RO膜浓缩系统,保证二次高压RO膜浓缩液盐含量达到160g/L以上,送至蒸发系统。
预处理思路
- 氢氧化物沉淀:往重金属废水中加入氨气或者氨水,溶液达到额定的pH值,利用OH-与重金属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的金属氢氧化物沉淀,通过过滤予以分离。从而使废水中的各种重金属离子同时以氢氧化物沉淀的形式析出。
- 磷酸盐沉淀:废水中投加氨气或者氨水调至碱性,由于废水中存在大量的磷酸根,大部分金属离子和磷酸根生成沉淀,采用化学沉淀去除废水中金属离子。如磷酸钙Ca3(PO4)2、氟磷酸钙Ca5(PO4)3F、羟基磷灰石Ca5(PO4)3OH等。
- 磷酸铵镁:磷酸铵镁沉淀法,废水中Mg2+、PO43-(或HPO42-)与NH4+发生化学反应,生成复盐(MgNH4P04·6H20)沉淀,从而将镁脱除。
- 辅助投加除氟剂。
案例1、中水零排放EPC+O项目
执行标准:废水零排放项目的EPC及运营管理,总工艺处理水量为40000m³/d+20000m³/d+10000m³/d,设计工艺采用"浸没式MBR+亚渗透膜+高密度沉淀池+纳滤+中压反渗透+STRO+蒸发结晶",经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工业循环水冷却水补水标准(GB/T19923-2005)中规定的"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"标准。
案例2、5万吨每年磷酸铁扩建工程项目
"磷-酸-铁-钛-锂"绿色循环产业项目废水及回用水项目
系统中采用针对行业研发的系统解决工艺包,该工艺较传统膜系统工艺回收率提高了7.3%,系统节能13.2%。系统控制上可实现全自动控制、数据无线传输。本系统在传统的基础上设计了更多的实时检测、监控点位,从多方位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,能耗情况,从而真正的实现根据需要分别实时调控,完全实现智能化操作。
欧总电话:18129693033 技术员微信:18559799562 (广告勿扰)